俄罗斯测试认证集团/海关联盟EAC认证中心

Центр сертификации EAC Таможенного союза ​ООО ТЕСТ СЕРТ 

上海经合工业设备检测有限公司    俄语区域产品认证专家

021-36411223      eac@cu-tr.org   WeChat:18621862553
EAEU欧亚经济联盟:理想与现实
来源: | 作者:上海经合 | 发布时间 :2021-10-06 | 2856 次浏览: | 分享到:
欧盟三次东扩不断挤压俄罗斯地缘政治和经济空间,为应对欧盟东扩,俄罗斯主导的后苏联空间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从2010年1月1日成立的俄、白、哈关税同盟,到2012年1月1日形成的统一经济空间,从2015年1月1日启动的欧亚经济联盟,再到2025年实现区域内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欧亚经济一体化路径业已形成
EAEU欧亚经济联盟:理想与现实

李建民 等 来源:《欧亚经济》2015年第3期 2016年03月29日

  【编者按】近10年来,欧盟三次东扩不断挤压俄罗斯地缘政治和经济空间,为应对欧盟东扩,俄罗斯主导的后苏联空间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从2010年1月1日成立的俄、白、哈关税同盟,到2012年1月1日形成的统一经济空间,从2015年1月1日启动的欧亚经济联盟,再到2025年实现区域内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欧亚经济一体化路径业已形成。

  2015年1月1日欧亚经济联盟的启动,正值俄罗斯经济遭遇西方制裁和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的双重打击之际,欧亚经济联盟未来发展前景特别引人关注。一方面,欧亚经济联盟内部现有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另一方面,欧亚经济联盟如何协调与欧盟、上海合作组织、“丝绸之路经济带”、TPP和TTIP等区域经济组织和制度安排的关系,这是影响其今后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刊编辑部特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就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前景进行讨论,分析在俄罗斯自顾不暇的情况下,如何消除成员国经济发展差距和平衡他们之间的利益分歧?欧亚经济联盟的吸引力何在?是价值认同还是利益驱使?乌克兰的“脱俄入欧”对欧亚经济联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欧亚经济联盟如何在竞争和合作中寻求与已有区域经济组织的利益契合点,使之由零和博弈过渡到正和博弈。

  【关键词】欧亚经济联盟;“丝绸之路经济带”;俄、白、哈关税同盟;乌克兰危机;

  

  李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欧亚经济联盟的成立是普京主政后在独联体地区推进一体化的主要成果。从2010年俄、白、哈关税同盟正式运行,到2014年5月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2015年1月1日正式启动,欧亚经济一体化在短短5年内完成了从关税同盟、统一经济空间、欧亚经济联盟、欧亚联盟四步走战略的前三步。欧亚经济联盟的成立对独联体地区一体化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成员国在经济上的融通合作,也有利于这些国家更抱团地对外进行政治博弈。俄罗斯外交部部长拉夫罗夫称其为独联体地区最大的地缘政治规划和新的历史里程碑,域外国家亦看重其中的合作机遇,但中期内欧亚一体化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先天不足的一体化 

  欧亚经济联盟属于紧密的制度性一体化区域经济组织,其内容是成员国之间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逐步统一经济政策和措施,甚至建立超国家的统一组织机构,并由该机构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从制度转型和重构的角度考察,欧亚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与主导国俄罗斯的大力推动直接关联,但这种强制性的、快速的制度变迁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没有产生预期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反而表现出先天不足,迄今欧亚经济联盟内部仍然是松散和脆弱的一体化。回顾欧亚经济联盟前身关税同盟运行以来的情况,从绝对值看,成员国内部贸易额达到600亿美元,增长50%,但从相对值看,其增幅却呈现逐步下降趋势。2011年7月1日关税同盟启动后,当年内部贸易额同比快速增长34%,但这一态势未能保持下去。2012年内部贸易额同比增幅回落至7.5%,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均为负增长,分别下降5%和8%[1]。从更长阶段的贸易紧密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衡量,1998~2012年,尽管俄、白、哈贸易紧密度指数较高,也呈迅速下降趋势。2012年,俄白贸易紧密度指数从1998~2003年的 40左右降至16.25,俄哈贸易紧密度指数从1998年的35.57降至11.8。同期内,白俄贸易紧密度指数从57.58降至19.36,白哈贸易紧密度指数从8.88降至7.26;哈俄贸易紧密度指数从26.79降至4.04,哈白贸易紧密度指数从2.75降至0.39。在商品贸易互补性方面,1998~2012年,俄、白、哈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均小于1[2]。贸易紧密度指数的下降说明成员国间贸易互补性较小、贸易发展潜力有限。与此同时,俄、白、哈外部贸易的扩张速度远高于内部贸易,域外国家,特别是欧盟和中国是关税同盟成员国的主要贸易伙伴。2012年统一经济空间运行后,中国取代俄罗斯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些数据表明,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内部的贸易互补性和经济联系并未随着欧亚经济一体化紧密的制度安排而提高。

  造成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联系松散化有一系列主客观原因:(1)欧亚经济联盟内部经济实力不平衡,各成员国在一体化进程中受益不均。三大创始国俄、哈、白在欧亚经济联盟GDP总量中占比分别为86.1%、9.2%和4.2%,区域内部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分别为6.9%、18.5%和439%,三国中只有白俄罗斯从统一经济空间中受益最大。欧亚经济联盟被认为政治利益高于经济利益,对俄罗斯而言,欧亚经济联盟经济意义实际远不如欧盟和“金砖市场”来得重要。(2)成员国产业结构同质化严重,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出口结构中,资源和能源类产品一直为大项,进口结构中多以机电产品为主,这表明,在关税同盟内部,成员国之间实际相互无法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和市场。(3)俄罗斯在推进一体化时操之过急,欧亚经济联盟从2010年的关税同盟起步到2015年1月1日正式运行, 5年走完了欧洲联盟用36年形成统一市场的历程,其中难免形式与内容不符。(4)作为主导国,俄罗斯经济能力不足,能够提供的经济投入有限。由于市场化改革滞后,俄罗斯经济缺乏更多具有吸引力的特质。欧亚经济联盟沿用的法律、规章、制度均以俄罗斯为蓝本。俄罗斯虽然转型,但在多个领域市场规范并未真正确立起来。(5)各成员国经历苏联解体后20多年的转型与发展,不仅经济实力提升,且不同程度参与了该地区的次区域合作安排,在国际合作中已学会更加主动地掌握对外合作规模、合作模式和合作利益,谈判要价能力大大提高,对俄罗斯的经济依赖已今非昔比。

  2014年,在油价暴跌和西方制裁的双重打压下,主导国俄罗斯经济受到重创,卢布危机效应外溢到欧亚经济联盟其他国家,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均受到波及和拖累,欧亚经济联盟经济潜力的发挥也因此受到影响。未来俄罗斯的经济凝聚力和主导力面临考验,其主导的欧亚经济一体化进程还面临诸多竞争和挑战,如同俄罗斯季诺维耶夫俱乐部报告所指出,在欧美制裁背景下,人们关注的焦点已不是欧亚经济联盟运行的效率,而是对其牢固性的检验。可以预见,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其未来命运首先取决于俄罗斯能否承受西方制裁的后果。

  (二)拓展域外合作优先方向 

  欧亚经济联盟的启动意味着欧亚经济一体化已被纳入世界经济多极化这一全球性的议事日程。提高各国经济竞争力及加强成员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是欧亚经济联盟的目标之一。为此,除逐步统一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大力加强成员国内部合作外,作为新兴的区域性组织,欧亚经济联盟积极拓展外部空间,寻找与有关地区组织合作的契合点,而域外国家和集团也密切关注欧亚经济联盟的未来走向,探讨与之合作的可能性。现阶段欧亚经济联盟与域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主要以双边层面为主。

  1.继续推动自贸区谈判。目前,已有约40个国家和组织正式表达了愿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贸区的意愿,其中包括越南、新西兰、以色列、叙利亚、马其顿、欧洲自由贸易协会中的非欧盟国家冰岛、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典等。之前印度、越南、土耳其还表示有兴趣加入关税同盟。对此,欧亚经济联盟并未表现出特别的积极反应。主要原因是,由于联盟各成员国经济和出口结构多以资源型产品为主,担心在自贸协定贸易自由化原则下,内部市场难以承受外部商品的冲击。从谈判优先排序看,欧亚经济联盟启动之前已经开始的与新西兰的自贸区谈判由于西方制裁已经停止。与越南的谈判可能于2015年上半年率先完成,越南将成为俄罗斯进入亚太经济圈和产业链的前哨。与以色列、印度、埃及正在加强专家层面的磋商,就建立自贸区可能给双方带来的影响和后果进行评估。俄罗斯还多次提出了与欧盟建立自贸区、与南美共同市场、东南亚国家联盟继续开展对话的意愿和建议。欧盟对此给予正面回应,认为欧亚经济联盟可被视作新形势下欧盟处理与俄罗斯关系的切入点,与之进行贸易对话对俄保持接触的一个手段,是把欧盟与俄从军事领域竞争转移至经济领域合作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