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测试认证集团/海关联盟EAC认证中心

Центр сертификации EAC Таможенного союза ​ООО ТЕСТ СЕРТ 

上海经合工业设备检测有限公司    俄语区域产品认证专家

021-36411223      eac@cu-tr.org   WeChat:18621862553
EAEU欧亚经济联盟:理想与现实
来源: | 作者:上海经合 | 发布时间 :2021-10-06 | 2859 次浏览: | 分享到:
欧盟三次东扩不断挤压俄罗斯地缘政治和经济空间,为应对欧盟东扩,俄罗斯主导的后苏联空间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从2010年1月1日成立的俄、白、哈关税同盟,到2012年1月1日形成的统一经济空间,从2015年1月1日启动的欧亚经济联盟,再到2025年实现区域内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欧亚经济一体化路径业已形成

  据专家估计,欧亚经济联盟启动后,由于运输成本的节约,商品价格将降低;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拉平,将刺激欧亚经济联盟共同市场上的有序竞争;由于减少成本和提高生产率,劳动力平均工资将增加;由于商品需求量增加,生产规模将扩大;由于市场容量扩大,新技术和商品的投资回收率将提高;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GDP总量至少增加25%。

  如果说欧亚经济联盟对中俄合作有影响的话,那么这种影响首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在进行务实合作安排时面对的将不是一个个独立的经济体,而是一个经过整合的经济体;这个经济体的容量更大,更具竞争力;中国需要面对新的规则,需要适应新的统一市场,需要适应新的环境。

  但是,从长远看,中国与俄罗斯和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经济合作的规模不会因此受到损害。 首先,欧亚经济联盟还不是国家,其成员国有很大的自主权。2014年年底俄罗斯经济出现困难时,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反应说明了这一点。欧亚经济联盟只是要求一定程度的主权让渡,还不是放弃主权。其次,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并没有改变中国与地区国家经济结构的互补性,而这种互补性是长期务实合作的重要基础。最后,中国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和吸引力。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包括俄罗斯,与中国合作的愿望是真诚的和强烈的,一个扩大的市场和统一经济体将有助于开展大项目合作。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并不矛盾 

  “丝绸之路经济带”强调的是互利合作,而不是地缘政治博弈。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都表现出极大兴趣。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的“光明之路”战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所涵盖的内容有许多吻合之处,充分说明两国发展战略利益的一致性;吉尔吉斯斯坦不仅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实施充满期待,而且吉尔吉斯斯坦领导人多次强调吉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密切联系和两国合作的重要性;白俄罗斯期待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够给自己带来无限的商机;俄罗斯也希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能够与俄罗斯基础设施改造接轨。“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提出后,中俄两国领导人历次会晤都谈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合作问题。

  俄罗斯专家认为,原苏联地区有四个一体化进程: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美国倡导的“大中亚计划”和“新丝绸之路计划”;欧盟中亚战略所包含的合作倡议;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但是实际上,这些合作倡议之间有着本质区别。俄罗斯主导的一体化进程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有可以预期的前景。但是由于要作出一定的主权让渡,对于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具有相当大的心理障碍。美国和欧盟的倡议更多关注的是地缘政治要素,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追求的是互利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没有主权让渡的成分,其过程完全是自愿、自主、独立的,因此,这个倡议的实质越是被准确理解,愿意参与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多。

  欧亚经济联盟启动后,改善基础设施状况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值得期待。

  [俄]A.T.卡布耶夫(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亚太地区的俄罗斯”项目主任,原《权力周刊》副主编,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成员)

  农雪梅 译(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欧亚经济》编辑)

  (一)从苏联到欧亚一体化 

  1991年苏联解体后,后苏联空间的各方力量不止一次地试图启动一体化进程。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立刻致力于欧洲大西洋一体化进程,而原苏联其他共和国则组建了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之后,2004年俄罗斯时任总统普京将此称为原苏联共和国的“文明离婚”。20世纪90年代初期,后苏联空间新独立国家的领导人主要致力于解决国内问题:巩固政权、克服经济困难、建立国家机构并构建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在经历了1993年严重的政治危机并开始从经济危机中复苏后,俄罗斯开始了第一个一体化计划:1995年1月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签署关税同盟协议,不久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加入其中,1999年塔吉克斯坦也加入了该协议。但创建于1995年的关税同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纸上谈兵。2000~2001年,普京执掌俄罗斯政权,开始了重振原苏联的下一个一体化尝试。2000年10月10日,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在阿斯塔纳签署了关于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协议。该协议于2001年5月30日生效,但这个新的一体化组织(后乌兹别克斯坦加入,亚美尼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拥有观察员地位)从未运转起来,尽管各成员国领导人齐聚每年的峰会并签署了一些协议。

  试图整合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新阶段与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一同到来。就在那时,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开始商谈建立关税同盟一事,并转而讨论欧亚经济联盟计划,前者于2010年推出,后者最终在2015年1月1日开始启动。在关税同盟和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实施一体化的新途径首先是改变那些俄罗斯在其中被视为后苏联空间最大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如果说2009年前俄罗斯凭借石油、天然气的高价还拥有相当大的财力的话,那么在乌克兰危机期间就已经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在世界体系中的真正位置。以原料出口为基础的俄罗斯经济经历了巨大的冲击:在危机的2009年,俄GDP的下降幅度比二十国集团中的任何一国都大。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决定将现有资源用于加强自己在近邻国家中的影响力,同时,拒绝尝试以极大的代价控制原苏联全部12个加盟共和国(波罗的海国家已加入欧盟和北约)。新的一体化计划基于以下三个基本前提:第一,它不应耗费过多的预算。俄计划邀请那些在经济上已经作好准备并愿意接近俄罗斯的国家加入新的一体化计划。同时,俄不愿重复自己在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最初几年的做法去资助自己的盟友,经济关系必须转变为以市场为基础,俄罗斯领导人宁愿将未来利润中更多的份额让给合作伙伴,而不是搞全额补贴。第二,俄罗斯精英们意识到,未来10年是一体化计划的关键时期。对2020年前这段最后的时期来说,后苏联空间的一体化尚具备某些有利的理由,苏联时期的生产链还没有完全断裂,在苏联企业没有改组或没有彻底关闭前仍然可以尝试将其恢复;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政权中还有一些苏联时期的领导人,他们在思想上亲近并理解俄罗斯统治阶层。对于这一代后苏联精英来说,他们是俄罗斯,而非欧盟、中国或美国的天然的“老合作伙伴”。这同样适用于后苏联国家的社会,它们仍然强烈地怀念苏联时期的那个“强大的国家”,甚至保留了文化和语言上的共性。这代人以后这种共性的感觉会减弱,因为在新的国家建设国家认同的过程中,年轻的精英们越来越多地将目光转向其他国家,俄罗斯“软实力”的影响力被降低。因此,未来几年也可能是将一体化思想成功地“推销”给俄罗斯居民的最后一段时间。帝国意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疑是俄罗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经济形势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反移民情绪的增长可以使与中亚国家结盟的思想失去吸引力。一些俄罗斯精英的代表有这样一种理解,俄罗斯正在经历长期衰退,并变得不那么具有吸引力,所以现在也许是恢复帝国“简化版图”的最后机会。第三,欧亚一体化计划不仅自身具有价值,而且作为一个与欧盟对话的新平台也具有价值。这一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与普京的世界观有关,在2014年前与欧洲建立伙伴关系仍然是普京的一项重要的地缘政治任务。俄罗斯领导人当时确信,在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俄罗斯与拥有资金和技术的欧洲之间建立联盟,会导致在全球力量分配中出现与美国和中国一样的更强大的一极。普京在其第一任期内已经作出了接近欧盟的尝试,但遭到了拒绝。创建于后危机时期的新的联盟应该成为一个让欧洲开始尊重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并恢复一体化对话的新的谈判平台。普京将此直接写入《欧亚新的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日》一文,此文发表在《消息报》2011年10月3日(即将到来的与梅德韦杰夫“王车易位”的消息公布后),并成为总统竞选期间的第一个政策性文件:“欧亚联盟作为大欧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立足于普遍适用的一体化原则,共享自由、民主和市场规律的统一价值观。早在2003年,俄罗斯与欧盟就达成了建立共同经济空间、协调经济活动规则(不建立超国家机构)的协议,现在,关税同盟以及今后的欧亚联盟将参与与欧盟的对话。这样,加入欧亚联盟除了直接的经济利益外,还可使每个成员以更有利的地位更快地融入欧洲。此外,欧亚联盟和欧盟合作伙伴合理及平衡的经济体系能够为改变整个大陆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态势创造现实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