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了如此多的矛盾,欧亚经济联盟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在很不利的环境下生存,这种环境比谈判者们在2013年年底设想的更糟糕。乌克兰危机、亚努科维奇总统被推翻、俄罗斯规避国际法收回克里米亚、西方对俄实施制裁以及乌克兰东部冲突升级为有俄罗斯参与的混战,这一切都极大地改变了联盟内部的经济现实和政治关系。首先,三国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普京未预先通告的行动使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精英深感不安。同时,在他关于收回克里米亚的三月讲话中流露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言辞以及亲近克里姆林宫的宣传者提出的“俄罗斯世界”的思想和隐含的、重新合并俄罗斯族聚居的所有领土归俄罗斯控制的可能性,可以解读为俄罗斯准备利用一切借口干涉邻国内政。普京在会见“谢利格尔青年论坛”成员时说的话让哈萨克斯坦精英尤其警觉,他说:“哈萨克斯坦是一个人为建立的国家”。其次,经济一体化也遭受了极大的打击。2014年8月对美国、欧盟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食品制裁措施出台后,俄罗斯寻求哈白两国的支持,希望从合作伙伴处得到遵守禁止再出口在俄禁止的产品的承诺。但限制转口对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政府来说,不能做也不想做,尤其是位于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白俄罗斯,在制裁中获利颇多。一个典型事例是,2014年没有出海口的白俄罗斯对俄罗斯的鱼类出口量增长98%,对此,2014年11月25日俄罗斯限制白俄罗斯肉类进口并加强对过境货物的检查。2014年12月2日白俄罗斯表示,“俄罗斯破坏了我们在关税同盟内达成的协议”。从2015年1月1日起白俄罗斯恢复在与俄罗斯交界段的边防检查,白政府官员开始谈到关于拒绝卢布支付的计划。这样,乌克兰局势已经在现存的欧亚经济联盟内部挑起了第一轮贸易战。
目前,欧亚经济联盟的命运既与乌克兰冲突的前景相关,也与俄罗斯自身的局势紧密相连。像2014年所展示的那样,预测任何一种情况都相当困难。在这些条件下,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以及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将被迫寻找未来非常不稳定的经济联盟以外的机会和合作伙伴。俄罗斯的情况尚不明朗,等待欧亚经济联盟的可能是像欧亚经济共同体或独联体那样的命运。当然,一体化在进一步发展,但不能保证这一进程将继续下去。此外,民族国家有可能扭转这一进程。
陈玉荣(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2015年新年伊始,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欧亚经济联盟的运营标志着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迈入了新阶段,也意味着俄罗斯一体化外交取得重大成果。欧亚经济联盟脱胎于错综复杂的欧亚地缘政治环境,联盟成员之间利益诉求不一,启动之际恰逢俄罗斯遭遇困境。在内外因素交互作用之下,欧亚经济联盟未来发展道路难以一帆风顺。
(一)欧亚经济联盟有其内在凝聚力
1.欧亚经济联盟终成正果。欧亚经济联盟的前身是俄、白、哈关税同盟。2015年1月1日欧亚经济联盟启动后,亚美尼亚作为成员国加入进来,2015年5月1日,吉尔吉斯斯坦成为第五个成员。根据俄、白、哈三国元首2014年5月29日签署的《欧亚经济联盟条约》,该联盟计划在2025年前实现商品、资本、服务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并在能源、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推行协调一致的政策。联盟国家计划在2025年前分阶段建立统一药品市场、共同电力市场以及统一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产品市场。
2.欧亚经济联盟计划吸纳更多的独联体国家。俄罗斯同中亚的塔吉克斯坦进行了多轮高层磋商。塔对加入联盟兴趣较大,正在全面评估“入盟”的利弊得失。2015年2月,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官方则明确表态拒绝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启动有助于保护共同市场,扩大成员国之间的市场规模,提升经贸合作水平。
3.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可谓俄罗斯独联体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成果。多年以来,俄罗斯在推进独联体经济一体化方面始终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苏联解体不久,曾经有过1993年宣布成立的独联体经济联盟,2003年也曾推动过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四国统一经济空间,但都虎头蛇尾,无果而终。欧亚经济联盟是普京2011年描绘的欧亚联盟路线图中最为关键的步骤。欧亚经济联盟运营为俄罗斯应对外部战略挤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点,扩大了经济合作和安全防御的缓冲区域。
4.欧亚经济联盟宣称奉行开放原则。欧亚经济联盟计划通过自贸区模式同独联体以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该联盟同越南关于加入自贸区路线图的谈判已进入尾声。俄罗斯官方称,伊朗和土耳其等也表达了加入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的愿望。2014年普京总统在APEC会议期间表示,“欧亚经济联盟的战略目标之一是更加积极地参与亚太地区的融合进程”。
5.俄罗斯作为联盟“引擎”,有着特殊的凝聚力。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既源于成员国之间共同的历史、政治、文化渊源和传统的经济联系,更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其一,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能源禀赋,经济实力雄厚。多数独联体国家都严重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并享受明显低于国际市场的优惠价格。在处理双边关系中,俄罗斯经常动用能源杠杆。其二,联盟国家之间保持着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由于历史的原因,独联体国家公路、铁路和航空都直达莫斯科,苏联时期几乎所有交通基础建设都以莫斯科为中心。其三,俄罗斯综合国力最强。为推动一体化建设,俄罗斯常常给予原苏联国家经济援助、减免债务和税赋的好处。其四,俄罗斯是独联体国家侨汇收入的主要源头。由于语言的便利条件,中亚国家常年有数百万人在俄罗斯打工,仅乌兹别克斯坦就有200多万人在俄务工。劳务侨汇收入已成为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其五,欧亚经济联盟统一市场对成员国扩大销售本国产品提供了更大空间。此外,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统一关税的分成也给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这样的小国带来一定实惠。
(二)欧亚经济联盟未来道路布满荆棘
1.俄罗斯“引擎”陷入困境,对欧亚经济联盟的拉动作用受阻。受西方经济制裁和国际油价下跌影响,2014年年底,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通胀高企、资金外逃加速,俄经济衰退态势明显。2015年年初,俄经济发展部和财政部预测未来两年经济均为负增长,其中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为-3%,通胀率为15.8%。盖达尔经济政策研究所则更为悲观,预计增幅为-6.8%,通胀率高达17.1%[3]。短期内,俄与西方关系不会有根本改变,国际油价低位运行态势难以逆转。作为欧亚经济联盟的火车头,俄罗斯经济衰微态势给联盟未来发展平添变数。
2.欧亚经济联盟开门“不红”,遭遇经济危局。2014年西方经济制裁和俄罗斯经济下滑趋势不同程度地波及中亚国家。经济联盟国家本币贬值压力增大。为应对俄罗斯卢布持续贬值对本国出口造成的影响,2014年2月11日,哈萨克斯坦宣布本币贬值20%,1美元兑换155.5坚戈。俄罗斯经济不景气导致失业人员大幅增加。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在俄罗斯务工人员寄回本国的侨汇收入大幅减少。受此影响,2014年吉塔两国国民经济收入明显下降。
3.成员国利益诉求差异阻碍联盟发展。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经济实力差距较大,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市场规模也不大,无法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相比。成员国对联盟的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分歧主要反映在石油、天然气、石化产品、农产品出口补贴、烟草和酒类等商品的市场限制方面。由于顾及巨额的经济损失,俄不急于放开油气市场;白“入盟”看重的是统一开放油气市场,要求取消联盟内一切贸易壁垒;哈则要求尽早放开酒类市场。联盟启动之初,有成员便流露出不满。白抱怨“入盟”带来关税上升,本国产品竞争力下降等弊端。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批评欧亚经济联盟至今未实现成员国间商品自由流动,对俄罗斯禁止其在联盟市场销售西方商品极为不满。
Центр сертификации EAC Таможенного союза 沪ICP备10027014号-14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高科东路777号1号楼2017室 021-36411223 021-36411293 skype: gostchina
E-mail: eac@cu-tr.org 微信和手机:18621862553 海关编码查询 沪ICP备10027014号-3
网站内容和图片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复制拷贝和使用 海关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