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测试认证集团/海关联盟EAC认证中心

Центр сертификации EAC Таможенного союза ​ООО ТЕСТ СЕРТ 

上海经合工业设备检测有限公司    俄语区域产品认证专家

021-36411223      eac@cu-tr.org   WeChat:18621862553
EAEU欧亚经济联盟:理想与现实
来源: | 作者:上海经合 | 发布时间 :2021-10-06 | 2878 次浏览: | 分享到:
欧盟三次东扩不断挤压俄罗斯地缘政治和经济空间,为应对欧盟东扩,俄罗斯主导的后苏联空间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从2010年1月1日成立的俄、白、哈关税同盟,到2012年1月1日形成的统一经济空间,从2015年1月1日启动的欧亚经济联盟,再到2025年实现区域内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欧亚经济一体化路径业已形成

  第五,后苏联空间重组尚未终结,“冻结的冲突”可能解冻。乌克兰危机证明,后苏联空间解体进程事实上仍未结束。2014年欧亚地区各种潜在的冲突明显升温。一是中亚水资源争端再起。中亚水资源匮乏,塔吉克斯坦积极推进罗贡水电站建设,乌兹别克斯坦担忧该电站影响本国灌溉水源、从此受制于塔而强烈反对。2014年8月,世界银行评估认定电站可恢复建设,乌拒绝接受。乌塔水电站争端一旦加剧,有可能激活塔、乌、吉三国间错综复杂的边界问题。二是阿塞拜疆欲借势解决纳卡问题。乌克兰危机以来,纳卡问题显著升温。2014年8月初,阿向实控线方向调集军队,并与亚美尼亚支持的纳卡军队发生交火,双方爆发20年来最大规模冲突。阿总统表示,不排除武力解决纳卡问题。三是“未被承认的国家”蠢蠢欲动。“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议会通过决议,请求俄承认其独立。南奥塞梯亲俄政党打着“入俄”旗号在议会大选中获胜,取得绝对多数议席。阿布哈兹反对派发动政变,指责“总统”对经济和社会问题负有责任,最终致其下台。

  (三)俄多项措施并举应对不利局面 

  一是以中亚为重点推动欧亚经济联盟扩大。乌克兰危机后,俄正通过加速欧亚地区的合作,建立俄版“同盟体系”应对西方孤立。但当前独联体地区加速分化,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与欧盟不断接近,“脱俄”步伐加快。俄调整对独联体战略,“放大抓小”,以中亚作为欧亚经济联盟未来建设的抓手。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入盟”后,未来欧亚经济联盟扩员的重点在中亚,塔正在权衡“入盟”利弊,普京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商定就乌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贸区进行谈判。中亚有学者称,俄未来可能会通过劳务、经济等各种手段施压,“强迫”中亚国家加入欧亚经济联盟。

  二是俄尽力加大经济投入维持主导地位。2014年以来,俄在自身经济遭遇困境的背景下依然保持对欧亚经济联盟的经济投入力度,向白提供20亿美元贷款,并承诺从2015年起逐年减少石油制品出口税;尽管俄有学者认为吉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对组织“毫无益处”,但为推动吉“入盟”,俄同意建立5亿美元的发展基金,帮助吉过渡;俄还承诺向亚美尼亚提供1.5亿美元贷款修建南北公路,提供3亿美元用来维修老化的核电站设施用以延长原有核电站使用年限。

  三是大力推进俄语及俄罗斯文化在独联体地区的普及和传播。俄认为,要加强独联体一体化,必须恢复作为族际交流基础的俄语和俄罗斯文化,要趁独联体国家“去俄罗斯化”尚不彻底、多数成年人还掌握俄语之机,加大对俄语教学和俄罗斯文化传播的投入。为此,俄政府继续大力支持俄罗斯世界基金会,赞助独联体国家的俄语教学和俄罗斯文化普及,增加在独联体国家落地的俄语电视频道,奖励对传播俄语和俄罗斯文化有贡献的团体和个人。

  四是推进欧亚经济联盟对外合作。乌克兰危机以来,普京一直强调俄永远不会自我孤立、闭关自守,将时刻准备与他国就经济、政治关系正常化进行对话。对于欧盟,普京仍称其为最重要贸易伙伴,将竭力修复俄欧关系、消除贸易壁垒、提升能源合作,并促进欧亚经济联盟与欧盟的实质性对话。对亚太地区,普京强调该地区早已是俄外交重点,俄必须发挥自身欧亚属性的优势,“全面利用该地区的巨大发展潜力”,搭上亚太快速行进的列车。目前,俄正积极推进欧亚经济联盟与印度、越南的自贸区谈判,同时重视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俄财政部部长西卢阿诺夫称,欢迎中国加入欧亚开发银行,当前情况下俄哈两国均需要大量资本,推动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各方已有共识,拉夫罗夫称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开发银行的时机已成熟,2015年俄担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将充分发挥主场优势,强化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与欧亚经济委员会的沟通联系,有利于推动两组织合作取得有利成果。同时,俄官员与学者积极倡导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效对接,共同推动欧亚地区发展。可见,合作将成为欧亚经济联盟协调与其他区域经济组织和制度安排关系的主流。

  [俄] A.A.古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徐向梅 译(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在国际政治中,中亚一直没能扮演重要角色的原因就是经济落后、内部政治问题和对一体化进程的不信任。俄罗斯作为该地区的主要政治调解人和经济合作伙伴是无可争议的。然而,俄罗斯认为,中国在中亚地区日益增长的经济利益对自己的影响力构成威胁。因此,对于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持谨慎态度,并不断提高欧亚经济联盟的重要性。

  (一)地区大国博弈中的欧亚经济联盟 

  欧亚经济联盟作为中亚地区的一个新组织,应将其与已有的组织(如上海合作组织)、相关国家(美国、欧盟)和有前景的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相提并论,因为它们共同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将从交通基础设施角度看已陷入死胡同的中亚变成贯穿亚洲和欧洲的货物运输走廊。然而,主要国家(俄罗斯、中国)的利益冲突以及害怕失去对中亚国家影响力的担心导致竞争并形成相互间的不信任。

  因此,政治学家们特别关注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之间的竞争,因为中国这个倡议的前景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不明朗的。

  一方面,俄罗斯对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对这个大规模的、长期的计划所带来的机会和风险的评估。从俄罗斯高级官员过去一年的言论以及俄罗斯近10年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规划来看,建立中国、中亚与俄罗斯之间的公共交通系统的构想对俄罗斯是有前景和经济效益的。俄罗斯将在2018年前拨出5 600亿卢布的巨额资金用于改造通往海港和边境口岸的俄罗斯远东两大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铁路)。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使俄罗斯的运输收入增加,为远东地区的发展增添动力。此外,在受到制裁和经济形势困难的情况下,进一步“向东看”对于俄罗斯来说至关重要。由此看来,俄罗斯扩大合作范围,除了与中国,还与韩国和朝鲜举行谈判,这并非偶然。俄罗斯远东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于俄欧洲部分,该地区参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实施可能成为俄罗斯的经济驱动力,并可充分利用这个优先发展区域的潜力,加快自由经济区建设。中俄改善两国间货物运输的一系列举措证明,俄罗斯希望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部分。因此,双方同意共同在距俄中边界18公里处的日本海海岸建设吞吐能力为6 000万吨的最大港口。该项目连同俄罗斯31个港口改造计划(包括斯拉维扬斯克)和2017年前建设“滨海一号货运走廊”(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东宁—波尔塔夫卡—乌苏里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港—纳霍德卡)和“滨海二号货运走廊”(长春—吉林—珲春—扎鲁比诺港)的计划将改善来自中国、日本、蒙古国和澳大利亚的国际货物运输状况。此外,双方同意建设价值为2 420亿美元的莫斯科—北京高速铁路,并商定共同使用年吞吐能力为1 000万吨的斯拉维扬斯克港口设施以方便中国东北地区的货物运输。而且,对于另一个中国项目——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10月向东盟国家提出的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俄罗斯也有能力巩固自身在其中的地位。这首先是指沿北海航线通过北极从亚洲到欧洲运送货物。

  另一方面,俄罗斯明白,这样一个庞大的一体化进程将不可避免地打破俄中关系以及中亚地区既有的力量平衡,中国巨大的财政能力会增强中亚国家对其的依赖性。俄罗斯不愿失去其在后苏联国家中的影响力,常常阻挠中国提出的可能对俄的影响力构成威胁的倡议。所以,俄罗斯阻挠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和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然而,西方制裁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俄的强硬立场。俄罗斯同意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继而引起各界对其在基础设施建设基金问题上转变政策的猜测。此外,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俄罗斯不可避免地面临保护其在高加索地区利益的问题,这一问题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最后,中国在俄罗斯境内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融资条件以及提供工程设备、人员和技术的问题对于俄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