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测试认证集团/海关联盟EAC认证中心

Центр сертификации EAC Таможенного союза ​ООО ТЕСТ СЕРТ 

上海经合工业设备检测有限公司    俄语区域产品认证专家

021-36411223      eac@cu-tr.org   WeChat:18621862553
TR CU 016/2011对于燃气设备EAC认证合规性确认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认证模式?
来源: | 作者:上海经合 | 发布时间 :2025-04-10 | 26 次浏览: | 分享到:
根据 TR CU 016/2011(燃气设备安全技术法规)的要求,燃气设备的EAC认证合规性确认需根据产品风险等级选择合适的认证模式,具体如下: 一、认证模式选择依据 1.风险等级划分 高风险设备(如燃气锅炉、工业燃烧器、燃气阀门等):需选择 EAC合格证书(COC模式),涉及工厂审核和实验室测试。 中低风险设备(如家用燃气灶、热水器等):可选择 EAC符合性声明(DOC模式),仅需文件审核和标签标注。 2.法规明确要求 DOC模式适用于符合技术法规且通过第三方测试报告(如CE、CB认证)的产品,无需额外测试。 COC模式强制要求 EAEU认可实验室测试 和 工厂质量管理体系审核(ISO 9001)

根据 TR CU 016/2011(燃气设备安全技术法规)的要求,燃气设备的EAC认证合规性确认需根据产品风险等级选择合适的认证模式,具体如下:
一、认证模式选择依据
1.风险等级划分
高风险设备(如燃气锅炉、工业燃烧器、燃气阀门等):需选择 EAC合格证书(COC模式),涉及工厂审核和实验室测试。
中低风险设备(如家用燃气灶、热水器等):可选择 EAC符合性声明(DOC模式),仅需文件审核和标签标注。
2.法规明确要求
DOC模式适用于符合技术法规且通过第三方测试报告(如CE、CB认证)的产品,无需额外测试。
COC模式强制要求 EAEU认可实验室测试 和 工厂质量管理体系审核(ISO 9001)。


二、两种认证模式的适用场景
认证模式                       适用产品类型                                       核心要求                                                                          有效期
COC模式    燃气锅炉、工业燃烧器、防爆设备等    需通过密封性、防爆性、耐压性等测试;工厂需通过ISO 9001审核及生产现场检查。    1-5年(需年审)
DOC模式    家用燃气灶、热水器等中低风险设备    提供有效第三方测试报告(如CE认证);标签需标注俄语及成员国语言信息。    1-3年(无需年审)


三、选择流程与注意事项
1.步骤1:确定产品风险等级
参考TR CU 016/2011法规附件,明确设备属于 燃气设备安全技术指令 中的高风险或中低风险类别。
2.步骤2:评估认证模式可行性
COC模式:适用于首次出口或高风险设备,需投入较高成本(测试+审核),但证书通用性更强(EAEU五国互认)。
DOC模式:适用于已有CE/CB认证的成熟产品,可缩短周期(1-2周),但需确保标签合规。
3.步骤3:准备技术文件
DOC模式:需提供 操作手册、电路图、第三方测试报告(如CE认证)。
COC模式:需额外提交 实验室测试报告(密封性、防爆性等)及 工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ISO 9001证书)。
4.步骤4:动态QR码要求(2025年7月起)
无论选择哪种模式,标签均需附加 动态QR码,链接至EAEU检测数据库验证合规性。


四、特殊豁免与过渡期
1.豁免产品:
医用燃气设备、定制尺寸设备及二手设备可免重新认证,但需提供原证书及维护记录。
2.过渡期安排:
2025年7月前已获证产品需在 2026年1月前 补充动态QR码及新版标签。


总结
选择COC或DOC模式需综合 产品风险等级、出口国要求及成本周期,高风险设备优先选择COC模式以确保市场准入,中低风险设备可灵活采用DOC模式降低成本。



上海经合工业同时我们可以帮助企业:工程师一对一完成技术文件的编写、技术护照,安全论证,计算书,俄罗斯技术规范,专家结论,工业安全证书等,帮助企业顺利拿证辅导一步到位!

海关联盟EAC认证中心

上海经合工业设备检测有限公司

电话:021-36411293       021-36411223

地址:中国上海浦东新区高科东路777号1号楼2017  

邮箱: eac@cu-tr.org   gost-r@163.com   

skype: gostchina   

手机和微信WeChat:18621862553

www.cu-tr.org   www.gost.org.cn

 

                       

                                      二维码                                                  公众号